目前最常用的分類方法是按鋼的組織結構特點和按鋼的 化學成分特點以及兩者相結合的方法來分類。例如,把目前的不銹鋼分為:馬氏體鋼[包括馬氏體Cr不銹鋼和馬氏體Cr-Ni不銹鋼)、鐵素體鋼、奧氏體鋼[包括Cr-Ni和Cr-Mn-Ni(-N)奧氏體不銹鋼]、雙相鋼(α+γ雙相)和沉淀硬化型鋼五大類,或分為鉻不銹鋼和鉻鎳不銹鋼兩大類。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將不銹鋼分類后,稍顯繁雜,圖3-3將不同類別不銹鋼整合在一起,以方便讀者理解。
目前,已投入市場的不銹鋼的品種已達到230種以上,經常使用的也有近50種,其中,約有80%是奧氏體不銹鋼(18Cr-8Ni)的衍生物,而其余20%則是由13鉻鋼演變而成的。2013年,不銹鋼產品中,CrMn(200系列) 占比21.0%,CrNi(300系列) 占比53.7%,Cr (400系列) 占比大約為25.3%。